教育数智化,昌邑在行动
- 昌邑教体局
- 2024-10-15 14:30
- 阅读 412
为了顺应数智化时代发展,近年来,昌邑市教体局坚持“需求驱动,应用为王”,以智慧教育为突破口,聚力基础设施建设、融合创新应用和信息素养提升,持续推动教育数智化转型升级。

一
“数字化”赋能智慧课堂构建

在文山中学的课堂中,老师们通过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,给学生讲解世界地理的相关知识点。学生们通过平板进行随堂练习,屏幕上实时显示出学生的答题过程和答题速度,老师可随机抽查并进行在线讲评、批改,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,也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互动性与积极性。
早在2018年,昌邑市所有学校就实现了触控一体机教室全覆盖,在此基础上,实施数字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行动,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探索了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、基于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模式、基于主题的教学模式。都昌街道新村学校为充分发挥名师辐射作用,探索构建了“236”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,荣获潍坊市教学成果奖;育秀学校发挥昌邑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数字化教学优势,全过程采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数据,积极打造“1+3+X”教学模式;奎聚街道文山小学将数字化手段融入到项目化学习的全链条,荣获基础教育改革成果奖。
与此同时,昌邑加快实施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行动,在数字化先行校和智慧校园先后成立了学校数据研究中心,确立了学校数据中心工作小组,完善学校数据收集、处理、分析、应用、更新、评价等机制,逐步实现“一校一中心”。确立数据作为教育核心资产的地位,增强数据意识,提高教育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。形成“用数据说话、用数据决策、用数据管理、用数据创新”的工作模式。
目前,昌邑已拥有三所教育数字化先行培育校,其中,潍坊市工业学校申报的《以数据驱动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》,入围山东省智慧教育研究项目立项名单。并在育秀学校、文山小学、南隅小学、都昌小学和下营学校五所学校试点智慧纸笔“精准智学”数字化改进行动,为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统一配上了点阵笔,实现了课堂实时评价。
二
“云课堂”实现教育资源普惠共享

“专递课堂”是昌邑市依托信息化技术,搭建起优秀教师覆盖乡村的桥梁,不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,建设“名师工作室”158间、“专递课堂”52处,实现不同的“距离”相同的“课堂”。同时,实施“云端学校”建设应用工程。印发了《昌邑市“云端学校”建设与应用工作实施方案》,召开了昌邑市“云端学校”建设与应用启动会,邀请智慧教育云平台培训讲师,结合云端学校工作,到15处学校进行了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,定期召开“云端学校”建设应用工作交流调度会。
自启动以来,昌邑“云端学校”推进跨校、跨区域开展精准“云研讨”,积极开展区域间交流合作,推进数字资源共享、远程直播共享课堂等场景应用。进行云端授课207节,涉及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安全教育、道德教育等学科。
在云端分校的带动下,10所云端名校的特色课程资源带动辐射作用发挥非常明显,158名云端名师引领作用也初见成效。“云端学校”的创建工作助力我市顺利通过国家首批优质教育均衡县验收。
三
“智能化”让师生成长“有迹可循”

通过大数据赋能教学评价改革,也让师生成长更加“有迹可循”。各校经常基于平台开展日常网上校级测评分析。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昌邑智慧云平台“互动课堂”开展学生学习行为评价,课堂评价反馈及时高效,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热情,课堂效率大幅提高,日积月累学生学习行为,数字画像自然生成。
今年以来,昌邑利用昌邑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活动广场模块,组织全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作品线上评比,线上成功收集作品105件;先后组织包含昌邑市最美图书角线上评选、昌邑市初中学段开展项目化教学案例线上展评、昌邑市常规管理线上展评等涉及8个学科、345件作品的展评活动,构建起城市和乡村学校之间同学科教师的立体化、多方位协作网络互助教研体系,共享数字化发展新机遇。


教育数智化转型是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,今后昌邑将持续积极推进数字校园、智慧校园建设,营造最优的教育数智化环境,谱写教育数智化工作新篇章。
发布评论
还能输入 140字
用户评论